一、患者基本情况
就诊时间:2024年12月24号
患者情况:熊女士,南昌人,54岁
主诉症状:持续消瘦,体重从82斤下降至68斤,胃口尚可,严重口干,耳朵发闷,入睡难,心口顶 ,气短潮热不出汗,怕冷,手脚冰凉,夜尿4-5次约1200毫升,血压90/60mmHg,下肢无力,大便干结,有肺结节,膝关节痛,口腔溃疡,后背疼,眼睛干,晕血,肌酐高,尿蛋白呈阳性,脉弦缓,舌下细。
二、诊断及治疗方案与效果
诊断:肝郁脾虚,肾气亏
1.初诊处方(7付)
党参12克、清半夏14克,炙甘草10克,炙黄芪20克,升麻6克,生地黄30克,制吴茱萸1克,制黑附子6克,北沙参10克,炒神曲10。
(注:剂量与患者诸多症状动态调整,非通用处方!)
2. 复诊反馈:
第二周:服药后胃口好,耳闷飞蚊症好转,入睡困难好转,夜尿频,腿沉,大便干眼干均改善。潮热,不出汗,口干燥热,白天尿频,腰疼改善不明显。去制黑附子加牡蛎20克,其他不变。
第三周:胃口好,睡眠改善,眼干眼皮水肿有改善,服药两周后患者初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,大便稍干存在,炙黄芪调整为黄芪15克,去升麻加入苦杏仁10克,其他不变。
第四周:胃口好,手脚发黄好转,胃顶改善,大便稍干一天一次,早起眼皮水肿还有点,白天尿频存在,原方基础上党参加至15克,苦杏仁调为炒苦杏仁,炒神曲调为炒鸡内金10克,黄芪加至20克,加郁李仁10克,其他不变。
图片
第五周:患者口述初诊时的肌酐高,尿蛋白阳性等,最新检查报告均显示指标正常。其他各种症状在逐步好转,持续服药巩固。检查报告图片详见下图。
图片
三、笔者对用药思路的理解
患者53岁从82斤瘦到68斤,黄帝内经讲女子七年一个变化,49岁停经,到60岁为一个甲子,都是坎的年龄。夜尿4-5次,阴从下脱,突然瘦十几斤。瘦是营养流失,肌纤维变细,细胞萎缩,身体含水量减少。营养物质会通过大便、小便以及汗液流失,如多汗,腹泻,尿1量尿次增多等。后者尤为明显,常伴有小便气味加重,有泡沫,早期到医院检查,虽然消瘦,但指标显示正常,这种情况适合看中医。
血压90/60mmHg说明血容量下降,阴脱。血气皆亏。大便干结,干燥的根源在血不足。
阴虚则热,血虚则燥。燥在粘膜,出现溃疡;燥在皮肤,裂口。这种溃疡,呈小圆形,色白不红。除口腔外,胃、小肠、大肠等只要有粘膜的地方都可能出现。胃溃疡、十二指肠溃疡的病基就是燥。
火伤人表现的是痘、疖子或脓肿。因此,口腔溃疡不是上火,而是被燥所伤。故火疖子要清火,而溃疡不用。大便干结,提示有燥,但燥有凉燥、热燥之分。
燥,若来自于肝肾不足所导致的肠道寒凉,就是寒燥,大便仍然是干的。下大便,要用附子大黄汤合增液汤(玄参,麦冬,生地黄)来治疗,轻症患者还可以用肉苁蓉、制何首乌。下焦的肾水可以滋养身体,“肾德在坚”,所谓“坚”,就是肾的固摄作用。如果肾气亏,肾中没有阳根,其固摄功能下降,小便清长,夜尿次数多,阴不断从下脱,成了脱阴之证。血半升为魂,全升为神入肝,神游走于两目,则能看清东西。阴脱完了,精血亏了,不能生神,视物不清。
肌酐高, 尿蛋白高 ,说明肾功能不全。
肝肾不足, 小便量很大而瘦弱的人,肌酐值可能偏高。这是因为正常人的血容量占体重的7%-8%,人如果突然消瘦,特别是夜尿频多,像尿崩症一样,整个人都“干”了,血容量肯定就不到7%了。原来是“三瓶”血,现在只有“一瓶”了,但身上的尿酸、尿素,肌酐等有机物的总量没有减少或减少不多,因此,其浓度就增加,指标就会异常。所以,瘦人得的肾病,不是真肾病,充其量叫“血液浓缩”更合适。患者的肾病就属于血液浓缩造成的。
此方中党参、炙甘草为厚土补中之药,治肾先治土,土克水。党参、炙甘草健脾,会增加水分的吸收入血,降低阴从下脱的几率。黄芪升麻、补中益气;制吴茱萸炒神曲,温中,助脾健运,清半夏降肺胃之气,北沙参补肺胃之阴。生地黄,坚肾,甘咸之药,补肾水。制黑附子,补火助阳,加强固摄。
四、医者建议
做到“不发火、不焦虑、不管事”。
此案例中,患者严格遵医嘱,类似患者可参考思路,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个性化用药。(注:本方为个案分享,不构成用药指导,具体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